楼市拐点真的来了吗?国庆节前夕,楼市利好政策接踵而至:银行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,上海、深圳等一线城市更逐步放松非核心区域限购。一时间,蛰伏四年的楼市仿佛重燃希望,仅仅三天便热闹非凡,不少潜在炒房客蠢蠢欲动,试图抄底。然而,一线城市放松限购,叠加银行利好政策,真的足以扭转房地产市场颓势,迎来楼市拐点吗?我们认为,这只是昙花一现的短期回暖,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大趋势已成,难以逆转。
四个现实问题,构成了楼市拐点短期内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:
第一,居民房产资产占比过高:历经二十余年的繁荣,房产已占据我国居民家庭总资产的77%,远超西方发达国家的40%。 这意味大部分中国家庭财富过度依赖房地产,其风险极高。只有房价持续下跌,才能逐步降低房产占比,回归理性。因此,楼市拐点尚远。
第二,住房严重过剩:去年住建部数据显示,我国拥有6亿栋房屋,足以容纳30亿人口(按每栋5人居住计算),且每年还有数千万套新建商品房入市。供过于求的局面已十分明显,市场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。在如此庞大的存量和持续增长的供应下,房价迅速反转几乎不可能。
展开剩余61%第三,房价收入比过高:二三线城市房价收入比在20-25倍左右,一线城市如上海、深圳则超过40倍。这意味着,当地居民需要不吃不喝40年以上才能买得起一套房。以上海为例,一套90平米房屋动辄600万元,而普通家庭年收入仅15万元。如此高企的房价,严重脱离当地居民收入水平,在回归合理价格区间、与居民收入挂钩之前,楼市拐点无从谈起。
第四,租售比严重失衡,买房不如租房:房屋租赁市场更能反映真实的市场价值。通常情况下,当租房成本超过购房成本(考虑贷款利率等因素),购房需求才会大幅增加,推动房价上涨。然而,目前租售比极度失衡,买房远不如租房划算。以上海为例,一套90平米的房屋年租金约10万元,而售价高达600万元,投资客需60年才能收回本金。这意味着,当前房地产市场更多的是投机价值,而非投资价值,楼市拐点自然难以出现。
总而言之,短期利好政策只能刺激短暂的成交量回升,但无法改变房地产市场的基本面。楼市拐点的到来,需要解决上述根本问题,这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。 目前的市场态势表明,很多人期待的房地产拐点,现在并不会出现。
"
发布于:广东省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