7月29日,瑞典斯德哥尔摩的中美第三轮经贸会谈刚结束,美国财长贝森特面对镜头发出威胁:
如果中国不接受美方条件,将考虑恢复对华加征三位数的关税,甚至可能对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征收100%关税。
短短48小时后,同一位财长却在社交媒体上恭敬地将中国称为“伟大国家”,并宣称“美国已具备与中国达成惠及两国协议的条件”。
戏剧性转变背后,美国主动撤销了12项针对中国的反制措施。是什么让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财政掌门人一夜之间变了脸?
美国财长的戏剧性变调
贝森特的对华态度转变之快令人咋舌。7月29日中美谈判结束时,他还在指责“中国的经济模式已开始崩溃”,并威胁加征高额关税。两天后的8月1日,他却公开宣称中国是“伟大的国家”,与美国平起平坐。
这种变化在外交辞令中极为罕见。
更实质性的是,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承认:美国已经撤销了12项针对中国的制裁措施。
这些制裁年初才以“国家安全”和“关键资源依赖风险”为由推出,重点针对中国的稀土出口控制。
态度急转背后是中美在斯德哥尔摩的激烈博弈。双方团队每日磋商超过8小时,就关税政策、能源贸易等议题逐字逐句拉锯。
谈判桌上,美方试图用EDA芯片设计软件换取稀土配额,却只换来中方对通用电气等民用企业的双倍配额让步,军用领域纹丝不动。
美方最核心的能源战略意图也暴露无遗。他们要求中国将从美进口石油比例提升至25%以上,较当前高出近10个百分点。
这种安排表面是缩减贸易逆差,实质是想通过能源供应构建对华牵制。
但中方坚守能源安全底线,拒绝强制性采购额度。当贝森特发现威胁无效时,政策急转弯就开始了。
中国握紧的王牌
美国主动撤销12项制裁的核心原因,藏在一个关键数字里:中国掌握全球92.3%的稀土分离产能。
这些被称为“工业维生素”的资源,从iPhone到F-35战斗机,从特斯拉电机到风力发电机都不可或缺。
美国国防部内部报告警示:稀土供应链一旦中断,将影响价值2600亿美元的军工订单,F-35项目首当其冲。面对这种风险,华盛顿不得不低头。
中国在这场资源博弈中展现出精准的反制艺术。当美方试图通过泰国、墨西哥等第三方走私进口中国锑和锗时,中国对泰国锑出口暴跌90%,对墨西哥出口直接清零2。仅6月份,锑和锗出口量就分别下降88%和95%。
同时中国进一步收紧稀土开采配额。去年已减少配额,今年在未公开宣布的情况下直接确定了2025年首批开采加工配额。这种不可预测性让依赖中国稀土的美国企业陷入被动。
全球第二大稀土生产国巴西的“转向” 进一步孤立了美国。巴西总统卢拉拒绝美国拉拢,同时宣布2025年上半年对华稀土出口额同比激增两倍。美国构建“稀土联盟”的计划遭遇重挫。
中国的反制措施建立在完善的法律基础上。《反外国制裁法》升级版将冻结范围扩大到全类型资产,使反制手段更加精准多样。这种制度保障让中国在博弈中底气十足。
特朗普的博弈困局
特朗普团队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。对内,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与白宫关系持续紧张。特朗普多次要求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辞职并推动降息,但美联储坚持不动。
36万亿美元国债的压力下,不降息将使特朗普推行的全球“对等关税”政策难以为继。但若大幅降息,又将导致巨额资金流出美国,冲击美债与美元信用。这场金融博弈中,谁先“放水”谁就可能成为输家。
对外,特朗普的“美国优先”政策四处碰壁。欧盟虽在压力下与美国签署协议,但多个成员国公开表示不会遵守,认为欧盟主席冯德莱恩“出卖了欧盟利益”。协议可能成为一纸空文。
技术战场上,特朗普政府同样陷入两难。他推翻了拜登时期的AI芯片出口管制政策,批准英伟达恢复向中国出口H20芯片。表面看是商业妥协,实则希望既赚取利润,又延缓中国自主芯片研发。
但这一政策遭副总统万斯公开质疑:“封锁时逼出中国寒武纪芯片,开放又助长对手实力,美国似乎陷入死循环”。
与此同时,美国商务部强化对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禁令,规定“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华为昇腾芯片即违反美国出口规定”。
中国则借势扩大技术合作。华为昇腾芯片与欧洲超算中心签约,英国AI安全研究所向中国企业开放数据接口。美国的封锁墙正在被逐个击破。
资本市场反应揭示真相:当贝森特宣布撤销制裁后,港股恒生指数上涨1.7%,沪深300紧随其后涨1.3%。摩根大通、高盛、瑞银等投行同步判断:“中美关系或进入政策缓和期”。
特朗普团队从嚣张威胁到主动撤销制裁的转变,并非出于善意。美国国防部2600亿美元军工订单悬于中国稀土供应之上,巴西、非洲等地资源合作持续巩固中国优势。
贝森特那句“我们想观察中国接下来怎么做”,暴露了美方的被动处境。
大国博弈的天平正在调整。当美国财长不得不尊称中国为“伟大国家”时,新型国际关系的轮廓已然清晰:单边施压的老路走不通,相互尊重的新路正在开辟。
《施压升级!鲍威尔拒不降息 特朗普怒令美联储理事会“夺权”》——金融界2025-08-01 20:27
新玺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